A股大幅調整上周,A股遭遇大幅回撤。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和科創50分別下跌3.01%、3.82%、3.37%和3.79%。
除創業板指,其他三個主要指數跌幅均為今年以來最大的周度跌幅。
一系列負面消息導致A股大幅下跌。
首先,某信托公司被爆出無法兌付理財產品。上周五收盤后,有上市公司公告,其購買的該信托公司理財產品面臨無法到期兌付的風險。
其次,某地產商公告其1.44萬億債務面臨償還困境。
再次,上周五公布的7月社融和人民幣貸款數據均大幅低于預期。
最后,地緣政治沖突再度升級,美國再次祭出行政令打壓中國科技的發展。
社融和信貸數據為什么低于預期?我們首先看一下社融和信貸數據。
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459億元,同比少增3498億元。7月新增居民貸款同比下降3224億至-2007億。
新增居民貸款的減少占人民幣貸款減少的92%。因此,居民貸款的減少是人民幣貸款減少的主要原因。
自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居民貸款同比月度減少一共發生了6次。
除了2023年7月,其余5次分別發生在2020年2月、2022年2月、4月和10月以及2023年4月。這幾個月的居民貸款分別減少了4331億、3370億、2369億、180億和2411億。
2020年2月、2022年2月、4月和10月的居民貸款減少應與疫情有一定關系。這幾個月都爆發了全國或者區域比較嚴重的疫情,導致全國或區域采取全面封控措施。
2023年4月和7月的居民貸款減少應與信貸季節性投放有一定的關系。
2023年3月和2023年6月分別是1季度和2季度的最后一個月,居民貸款在這兩個月分別增加了12442和9544億元。
從歷史來看,這兩個數字都處在歷史較高水平,符合銀行季末貸款沖量的特征。4月和7月都是季末之后的第一個月。今年4月份和7月份的居民貸款同比少增均超出預期。
7月新增社融為5282億,同比少增2503億。其減少的原因與人民幣貸款一樣,也是受到季節性沖量的影響。2023年6月新增社融存量為42241億,這個數據從歷史來看也是處在相對高位。
事實上,2023年前7個月的累計新增社融和人民幣貸款分別較2023年前7個月增長1.3%和11.9%。
新增社融增速較低,應與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節奏有一定的關系。而新增人民幣貸款的增速與經濟增長速度是相適應的。
因此,7月社融和信貸數據低于預期只是季節性波動,不值得大驚小怪。
信托無法兌付是影子銀行出了問題
其次,我們看一下某信托公司無法兌付這個事件。我們認為這是影子銀行的一個風險事件。
所謂影子銀行,是指給借款人貸款但不記載在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存貸款項下,而是記錄在銀行同業資產或應收款項類的投資下面,或者直接脫離資產負債表的理財產品、非銀機構放款等。
影子銀行的通道包括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對于信托公司而言,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是其主要業務。
從2015年3月有數據開始直到2017年底,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的余額節節攀升:從2015年3月的15.02億元一直上漲到2017年12月的22.46億的峰值,之后開始逐步下降。
截止2023年7月,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的余額為15.11億,回到了2015年3月的水平。
影子銀行規模在2017年底達到峰值之后逐步下降主要與資管新規的出臺有關系。
2018年4月27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出臺。
資管新規對包括銀行理財在內的各類資產管理產品提出凈值化管理、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等要求。
不僅僅是資管新規對影子銀行有影響,對其影響較大的還有三條紅線政策。影子銀行資金80%投向是房地產。因此,影子銀行和房地產緊密相關。
2021年1月1日,針對房地產行業的“三條紅線”政策正式實施。“三條紅線”政策意味著房地產行業的三高模式(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走到了盡頭。
“三條紅線”政策發布后不久,房地產行業眾多企業就遭遇了償債危機,導致大量影子銀行的資金面臨無法償還的境地。
其次,再看一下某地產公司無法償付債務事件。
有投資者認為該地產公司是另外一個恒大。我們認為該地產公司的狀況要好于恒大,因為其當前僅僅面臨流動性危機,并未到資不抵債的程度。
該公司14350億債務中,有息負債僅為2713億,占比18.9%。該公司并未過度多元化經營,資產質量相對較好,只要處置得當,不會引發較大風險。
房地產舊動能VS科技發展新動能
最后看一下美國對中國科技的打壓。
上周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投資中企禁令,禁令將允許財政部禁止或限制美國在以下三個領域對中企的投資: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資訊技術、某些AI 系統。美國的私募和風險公司,在上述領域不得對中國相關企業進行投資。
禁令較之前媒體報道的版本,在打擊的范圍和程度上都有較大程度的縮減,因此對中國科技行業的沖擊也是有限的。畢竟,美國的芯片等高科技企業也不想失去中國這個大市場。
我們7月3日在楓瑞視點微信公眾號發表了《知名經濟學家的警告會變成現實嗎?》一文。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著重探討了中等收入陷阱,并指出為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不能再抱著房地產這個舊的經濟增長引擎了。中國經濟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引擎,而這個引擎就是科技創新。
美國打壓科技行業,恰恰說明積極發展科技創新這個新動能對于中國經濟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上周發生的房地產和信托風險事件是中國經濟在新舊增長動能轉型期所不可避免的。
對于房地產這個舊動能,如前所述,幾年前相關政策法規就已經出臺,從政策角度對影子銀行和房地產的風險防范風險于未然。
但是,風險的處置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需要耐心應對。當前,投資者無需對這些事件過于悲觀。
A股底部不遠了當前位置,股市在情緒作用下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但我們認為底部已經不遠了。
首先,從市場整體估值看,上證指數的靜態市凈率和靜態市盈率較歷史底部的估值都比較接近,具體請參見7月24日發表在楓瑞視點微信公眾號的文章《跌不了多少》。
其次,從行業來看,截止2023年8月4日,申萬31個行業中,靜態市凈率從2000年以來分位數低于50%的有29個,占比93.5%;靜態市盈率分位數低于50%的有24個,占比77.4%。這就是說,A股大部分行業都處在估值的較低位置。
最后,上周發布的7月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下跌4.4%,跌幅較6月份的5.4%縮小1個百分點。
在《跌不了多少》一文中,我們指出7月以后隨著93.5%上游商品價格的逐步走低,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跌幅將會逐步縮窄。上游企業的收入和利潤水平將會同步提升。
綜上,A股的底部這次真的不會太遠了!
聲明:本市場點評由北京楓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楓瑞基金”)及其名下“楓瑞視點”微信公眾號擁有版權,,授權上海海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轉載。在任何情況下文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楓瑞基金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文中的內容所引發的損失負任何責任。未經楓瑞基金書面授權,本文中的內容均不得以任何侵犯楓瑞基金版權的方式使用和轉載。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免費咨詢電話:0757-2833-3269 或 131-0659-0746
公司名稱:上海海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HESS Capital, LLC
公司地址: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天虹路46號信保廣場南塔808
Copyright 2014-2020 上海海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0029404號-1